
宇文泰(上)四川炒股配资
“敕勒川,阴山下。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。”
这首《敕勒歌》大家可能都很熟悉,早在小学时就学过了。虽然它的作者至今无法考证,但歌声中的那种苍凉与雄浑,却让人难以忘怀。歌中的演唱者,是我们前两天提到的高欢。
当时的高欢,已是一位身患重病、饱受战败打击的老人,西魏甚至四处散布他已死于箭伤的谣言。为了稳定军心,他勉强走出大帐,与将领们共饮一杯。席间,他命大将斛律金领唱起这首《敕勒歌》,他也随之合唱。就在这首歌的旋律中,泪水不知不觉地浸湿了他的脸庞。
歌声让高欢的思绪飘回到十几年前,那个追逐元修的夜晚。若那时自己骑得再快一些,也许能追上那个被自己赶走的皇帝,那也许就能避免之后种种的困境与麻烦。历史中的周瑜或许也有过类似的感慨,“既生瑜,何生亮?”而高欢心里的一声叹息,想必也少不了。
展开剩余81%他不愿与之并肩的那个人,正是如今在长安已逐渐崭露头角,成为北方新兴力量代表的宇文泰。
宇文泰的崛起
宇文泰,原名黑獭,出生在武川郡,和高欢一样,都是在六镇戍卒的身份下崭露头角。说到他的种族,宇文泰的血统较为复杂,他并非鲜卑人,而是南匈奴后裔。虽然他从小在鲜卑文化中成长,但从族谱来看,他其实是一个鲜卑化的匈奴人。这一点,与高欢也有相似之处,因为高欢的家族虽然自称渤海高氏,但其实血统中也有着鲜卑的成分。可以说,南北朝时期,正是民族交融、文化碰撞的时代。各个种族的融合为当时的社会增添了复杂的色彩,而这一切在隋朝统一后,逐渐形成了相对更为单一的民族结构。
18岁的宇文泰显然无法预见自己的未来,他当时对生活的希望几乎已不存在——在那个时候,他不仅要面临生死的考验,还带着一身的仇恨。那段时间,他父亲和哥哥相继被官军杀害,而他自己也在投降尔朱荣之后,目睹了唯一的哥哥宇文洛生在尔朱荣手下丧命。
至于正史的记载,提到尔朱荣之所以杀掉宇文兄弟,称其为“嫉贤妒能”,担心他们的势力坐大。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。当时,宇文兄弟仅是些年纪轻轻、失去了父亲的孤儿,而尔朱荣手下数十万兵力,若真要找借口,显得不太合理。显然,后世的史官很可能有所夸张。
尽管如此,宇文泰与尔朱荣的仇恨也因此结下,而宇文泰却选择压抑自己的怒火,默默在尔朱军中担任军官。在河阴之变后,他被授予了子爵头衔,并且与贺拔岳一起西征,逐渐在关中站稳了脚跟。
第一次与高欢接触
尔朱家族的垮台为高欢扫清了敌手,而当时,贺拔岳正处在关中割据一方。高欢随即派遣一名将领前去探查关中的情况,这项任务落到了宇文泰的肩上。这次行动,成为他一生中第一次与高欢近距离接触。
宇文泰一见高欢,对他大为欣赏,甚至想将他招揽为己用。但宇文泰却坚持拒绝,经过一番苦苦哀求,他才成功脱身。当他回到长安后,他与贺拔岳分析当前的局势:“关东已经被高欢大定,而关内的局势仍然分裂。但是高欢不愿称王称霸,实则是因为他忌惮您。现在是时候占领关中,先平定长安周围的割据势力,为后来的统一做准备。”
贺拔岳听后深感认同,决定按照宇文泰的策略行动。可惜,这场军事布局并没有如预期顺利进行。贺拔岳因为低估敌人的力量,最终惨遭侯莫陈悦背叛,导致自己死于非命。贺拔岳一死,他的部队也迅速解散,而高欢则趁机派遣部下的将领侯景前去招抚。
宇文泰与侯景的对峙
当侯景带着高欢的命令来到贺拔岳的营地时,他没想到迎接他的是宇文泰的冷眼:“贺拔将军虽死,但我宇文泰依然在。请问先生有何贵干?”
侯景立刻变得尴尬,显然这次任务并没有预想中的顺利。“侯景不过是奉命行事,”他低声说道,然后带着自己的部队迅速撤离了贺拔岳的营地。
这场短暂的对峙,是宇文泰与侯景唯一的一次直接接触。从那以后,三个人:高欢、宇文泰和侯景,便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,而这一关系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北方,甚至是中国的历史进程。
在宇文泰赶走侯景后,他成为了贺拔岳旧部的新领导,并很快完成了复仇,成功统一了关中。当元修逃入关中时,长安已经焕发了新的活力,成为未来四百年西北地区的政治中心。
那么,高欢和宇文泰之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?我们下回再见。
发布于:天津市辉煌优配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