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与晚唐时期的其他军阀相比,中唐的地方军阀相对保守,通常不会主动与朝廷对抗。即便遭到打压,他们也会忍耐,不轻易反抗。但李师道却与众不同股票配资网站导航,他总是走自己的路,仿佛一只不怕死的老鼠,偏要去挑逗猫的胡须。最终,在两位女子的影响下,李师道彻底把自己弄得一团糟。
李师道的家族已经在卢龙和淄青地区割据了三代人,历时六十年。期间,他们的势力变得极其强大。李家曾一度控制了十五个州的军权,凭借渤海湾的盐和海鲜资源,积累了丰厚的财富。
李师道的祖父,李正己,原本是辽东营州的高句丽人。在安史之乱中,李正己是叛军将领,后来投降朝廷。他与姐夫侯希逸发生冲突后,联合部下把侯希逸赶走,自立为节度使,开启了李家在这一地区的割据生涯。
展开剩余83%在唐代宗时期,李正己奉命攻打魏博节度使田承嗣。然而,他暗中与田承嗣勾结,导致朝廷的讨伐失败。趁机,他占领了汴宋,扩展了自己的势力,控制了十五个州,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地方军阀。李正己去世后,儿子李纳继承了淄青节度使的位置,但唐德宗拒绝了李纳的继任请求。于是,李纳举兵反叛,与朱滔、田悦和王武俊联合称王,自封为齐王。
李纳的叛乱几乎让大唐帝国陷入了“春秋战国”的局面。唐德宗接连遭遇打击,已经失去斗志,最终选择与这些军阀“和平共处”。李纳去世后,儿子李师古继任淄青节度使,朝廷也未再做拒绝,实际上早已放任不管。
李师古年仅14岁,但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威慑力。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他招降纳叛,还将朝廷的罪犯安排在自己门下,丝毫不顾及朝廷的颜面。李师古继承了李正己的狡猾,一旦发现部下心怀叛意,便会毫不犹豫地满门抄斩。
如果李师古活得更久,必定会成为大唐的祸根。然而,李师古的生命在14年后走到了尽头。临终时,他打算将节度使的位置传给年幼的儿子,并特别嘱咐不要让异母弟弟李师道继位。可惜,李师古刚去世,李师道便被部下推举为节度使。
李师古在临终前曾对李师道充满不满,批评他“不务训兵理人,专习小人贱事以为己能”。他认为李师道没有真正的才干,反而把低级的事当作自己的能耐。虽然李师古性格严厉,但他对李师道的评价可谓准确。
李师道如愿向朝廷上书,申请担任卢龙淄青节度使。令他意外的是,唐宪宗并未明确表态,既没有拒绝,也没有同意。实际上,唐宪宗当时正忙于应对西川节度使刘辟的问题,暂时无法处理李师道的请求。这种模糊的回应让李师道感到不安,因此他提出两个条件:缴纳税赋、交出官员任免权。
“割据势力”的核心在于对财政、人事和军事的控制,李师道通过交出这两项权利,实际上让自己束手束脚。唐宪宗接受了这些条件,把注意力转向其他事务,几年内几乎没有再关注李师道。
然而,在元和九年,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,唐宪宗调集大军与之作战。李师道感受到局势危机,开始积极参与其中。他上书表面上支持朝廷,实则暗中支持吴元济。
此外,李师道还策划了两起震惊朝廷的大事:刺杀宰相武元衡和焚烧东都宫阙。元和十年六月三日,武元衡在上朝途中被刺杀,副宰相裴度也遭遇袭击。朝廷大臣误认为是王承宗所为,然而幕后黑手正是李师道。
李师道在河南府设有百余名死士,准备伪装进攻洛阳。但他最终未能如愿,部下背叛了他,阴谋泄露给朝廷。官军根据泄密线索顺利破获了李师道的计划,摧毁了他的根据地。
随着吴元济的覆灭,李师道的局势越来越危险。最终,李师道请求朝廷赦免,并愿意交出沂、密、海三州,还送长子作为人质。相比之前的豪气,这次的请求显得异常寒酸。唐宪宗勉强答应,但李师道反悔,导致了更大的灾难。
李师道的两位宠妃浦大姊和袁七娘,成了他的“谋主”,她们劝李师道不交出州地,甚至提出与朝廷开战。李师道采纳了她们的建议,结果惹怒了唐宪宗。唐宪宗决定亲自出征,命令四路大军围攻李师道。
尽管李师道拥有12个州的军力,但很快就被朝廷强大的军队逼迫。最终,他被困在郓州,开始最后的抵抗。随着民心动荡、军队叛变,李师道的局势越来越糟。最终,李师道被部将刘悟背叛,三人被斩首,淄青的割据局面彻底终结。
发布于:天津市辉煌优配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